妈祖赐福 永保平安 欢迎您访问泉州天后宫网站
热点资讯

《巷遇·万寿路》:一代宗师李贽在此度过年少时光

2019-02-28 10:39:41 来源:

  巷 | 遇 | 档 | 案

万寿路

万寿路

  地理位置

     泉州市鲤城区万寿路

万寿路

  所属社区

  泉州市临江街道新桥社区

  A 地名由来

  万寿路在青龙巷、聚宝街以西,南起富美渡头,北抵德济门遗址,长四百余米。在当地老辈人印象中,万寿路的名称来历并不久远,《泉州市地名录》中也没有万寿路的名称来历记载。过去人们习惯把德济门遗址到鳌旋宫这一段叫做南门兜,把鳌旋宫到富美渡头一段叫做水巷或挑水巷,因为过去居民从这条巷子前往新桥挑水,加上紧挨码头,渔民日常往来,巷子里经常洒满了水。

  这里曾经各国商贾云集,为城南最为富庶繁荣的地带之一。《泉州府志》记载:“一城之地,莫盛于南关。四海舶商,诸蕃琛贡,皆于是乎集。”

  B 巷子看点

泉州市鲤城区万寿路

  万寿路有许多重要历史遗址,路口正对德济门遗址和天后宫,见证泉州兴盛的海外贸易和多种文化交流碰撞的历史。还有著名思想家李贽故居、影响深远的泉郡富美宫、上世纪80年代电影的取景地等等。

  万寿路123号

  李贽故居:

  把首迎刃斩秋风

泉州市鲤城区万寿路

  万寿路123号是李贽故居,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,能反思传统文化、批判社会现实的思想家寥寥无几,李贽无疑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。

泉州市鲤城区万寿路

  李贽(1527年-1602年),生于泉州城内南门,初姓林,名载贽,后改姓李,名贽,字宏甫,号卓吾,别号温陵居士、百泉居士等。他26岁前一直生活在泉州,后来到河南、北京、云南等地任官,著有《焚书》《藏书》《续焚书》《续藏书》等。晚年被诬下狱,激愤之中写下“志士不忘在沟壑,烈士不忘丧其元”“把首迎白刃,一似斩秋风”等诗句,自刎狱中。

  李贽在《童心说》中提出一个观点:“若失却童心,便失却真心;失却真心,便失却真人。”而 “盖其人既假,则无所不假”,认为童心代表一个人的真诚,失却童心,有如失去赤子之心,人就会变得虚伪。这一观点至今仍可为世人的座右铭。

泉州市鲤城区万寿路

  故居内有一块李贽先祖东湖公的墓道碑,碑文第三行(描红处)可以看到李贽的名字,从碑文中可以看出林、李宗族与苏、蒲等有阿拉伯血统的女子通婚。

  李贽反对八股文、倡导心学,提出“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”“男女平等”等在当时惊世骇俗的说法,建立以“童心说”为核心、“学主不欺”、“志在救时”的新思想体系,不仅成为晚明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的思想旗帜,更对晚清思想解放运动、日本明治维新、五四新文化运动产生深远影响。

泉州市鲤城区万寿路

  故居内有一块明代嘉庆年间的“瀛洲林氏世茔”碑,记载林氏的渊源。

  1985年,李贽故居被列为第二批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匾额上是书法家赵朴初到访时题写的“李贽故居”四个字。李贽故居曾一度改作宗祠,清代同治间修理时,曾从地下掘到石印章两枚:一枚阴刻“李贽”,一枚阳刻“卓吾”。

  万寿路5号

  泉郡富美宫:

  议拒乌孙留美名

泉州市鲤城区万寿路

  万寿路5号是泉郡富美宫,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(1506年-1521年),主祀西汉太子太傅萧望之,配祀文武尊王张巡、许远及二十四司王爷。泉州民间王爷崇拜由来已久,富美宫被称为“泉郡王爷庙总摄司”,分炉遍及很广,其中仅台湾就多达2000余处。

  据《泉郡富美宫志》载,明代中后期,泉州曾因屡遭各种灾害,特别是瘟疫的肆虐,民间纷纷建立小祠,企求神灵保境。小祠则多奉祀王爷,认为王爷有除瘟驱疫,降灾赐福的职能。而萧太傅生前为西汉一代“儒宗”,死后为天子追念,且深受人民敬重,故被富美宫择为主神。

泉州市鲤城区万寿路

  富美宫坐北朝南,两进,由山门、两廊、拜亭和大殿组成,位于著名的富美渡口。殿前是泉州清末著名书法家、举人曾遒所书的藏头联一副:“富国在臧民,论规张敞;美言莫轻听,议拒乌孙”,说的是当年西域乌孙国请求与汉室联姻,众人点头,汉宣帝准许。但萧望之认为乌孙动摇不定,不守盟约,太不可靠,于是宣帝改变决定。

泉州市鲤城区万寿路

  以前富美宫前常可见公羊觅食,如今在富美宫对面修了一间养羊的小屋子,一直养着一只公羊,这是来自信众的贡品。这一独特的习俗出自一个古老的传说,相传萧太傅为人至孝,母亲行走不便,就造了一辆小车,由公羊牵引,自己在后推车,可以载母游玩。过去富美宫的羊白天放养,可以自在觅食,街坊们也把羊视为神明,任其啃食蔬菜,认为这有好运之意,于是还流传一句歇后语:“富美宫的羊——走到哪里,吃到哪里”,用来取笑馋嘴的人。

泉州市鲤城区万寿路

  富美宫附近便是富美古渡遗址,留下当年“涨海声中万国商”的难忘记忆。

  万寿路106号

  吴氏瓦罐店:

  百年小店登银幕

泉州市鲤城区万寿路

  万寿路106号,位于南门兜、水巷、路角头交汇处,这是一家如今难得一见的瓦罐铺,陈放各式瓦罐、花盆。午后店主赖奶奶在店内躺椅上小憩,她介绍说,这间店是她公公开的,公公姓吴,是晋江磁灶人。当年那边陶瓷业兴盛,于是来万寿路开店,一直开到现在,如今已有上百年历史。

泉州市鲤城区万寿路

  这间店基本保持原貌,木构的二楼裹上了时光的包浆,古朴自然,现在没有住人,用来堆放货物。

泉州市鲤城区万寿路

  赖奶奶说,如今店里生意不怎么好,有时守一天也难得开张,但也没想过换生意做,主要是因为这间店已有几代人的付出,难以割舍,加上街坊邻居有需要瓦罐的时候,没有这间店还真不方便。

泉州市鲤城区万寿路

  1981年,一部名为《海囚》的电影在全国上映,其中一段打斗戏就是在这间瓦罐店前拍摄。这是李文化导演的作品,他曾执导过《泥人常传奇》《金镖黄天霸》等影片,这些电影在上世纪80年代给人留下过深刻印象。《海囚》是一部反映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贩卖华工,华工奋起反抗的影片,在泉州、厦门等地均有取景,泉州开元寺、万寿路、石狮永宁镇都在其中,如今可以在央视官网上免费观看。

  从影片中可以看到,1981年左右的这间店,门前摆放不少瓦罐,到如今也没有太大改变。门前还有一棵树,店面则与现在略有不同,全是木构,而且当年的万寿路路面就已平整开阔。

泉州市鲤城区万寿路

  械斗的一方朝聚宝街方向逃窜,路边一间间木构店面古风犹存,难怪导演会选景于此。

万寿路

  瓦罐铺对面的109号是一家食杂店,据泉州文史爱好者蔡永怀介绍,这间店也颇有来历,当年是聚宝街陈氏女子嫁给镇抚巷黄宗汉后裔的陪嫁品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自来水还没有普及,这里是提供自来水的地方,附近街坊拎着木桶前来打水,一分钱一桶,干净卫生的自来水,给当年居民提供很大的便利。

  万寿路60、62、64号

  瑞裕行旧址:

  清末商行济时困

万寿路

  蔡永怀/摄

  万寿路60、62、64号,以前是一排气派的洋楼,如今贴着白瓷砖,已不易分辨,只是现存的进口地砖、精致的钢花栏杆,依旧彰显不凡的过往。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后,这里是晋江水产公司驻泉州转运站,后来为临江派出所办公楼,现在是环卫工人宿舍楼,而更早的时候还有一段辉煌的历史。

  清代光绪末年,泉州人蔡锋在这排洋楼所在地开设“瑞裕行”,以代理亚细亚火油公司的石油起家,成为泉州知名巨贾。其子蔡光华出生于1900年,在北京读完大学后,回泉州帮父兄打理事业。他带回先进的经营理念,除了石油,还进口洋烛、洋火、洋碱、肥皂、面粉、啤酒等生活用品,生意越做越大。

  1923年,瑞裕行与当时知名的万源、珍利、合益、美孚等公司,一起成立“和丰公司”,派人在大连、青岛、烟台等地采购当地大豆、花生油、高粱酒等,运回泉州销售,获利丰厚。蔡光华还曾出任泉州第七届商会理事长。

  抗战期间,泉州粮荒,瑞裕行与其他商行还集资往龙溪、漳州等地采办粮食以解困。1949年后,瑞裕行响应政府号召,拨出7000元参加土产联营,进口化工原料、肥料,出口杂货,活跃城乡经济。

万寿路

  这排洋楼对面,曾是泉州港务局办公楼,由于危房改造,已不复存在。当年这座大楼高大宽敞,每到夏天,跑到办公楼三楼乘凉午休,是许多附近居民的集体记忆,如今只能从老照片中感受当年的模样。(孙忠杰/供图)

  万寿路拾遗

万寿路

  万寿路99号是泉郡鳌旋宫,始建年代无考,有碑文记载,清代道光六年(1826年)曾重修,可见历史悠久。抗战后期,江南前店村妙音寺妙贵法师主持鳌旋宫,后来在妙音寺苏心竹、林现尊主持下,2005年重修完毕,占地31平方米。当年有镇住水脉,保护乡民免受洪涝灾害的作用,可以看出,城南的民间信仰与海外贸易生活也息息相关。

万寿路

  万寿路旁有一条不长的宫塔巷,以巷内曾有一座塔塘宫而命名,穿行其中,看到巷内两旁高耸的洋楼和木楼,依然可以感受到当年的繁盛。(许志荣/摄)

万寿路

  在万寿路旁宫塔巷12号门前,有一块1985年泉州市文管会立的石碑,写有“清代,泉台贸易频繁,这是经营台湾鹿港生意的商业行会馆所”,这是一处重要的记载当年泉台贸易历史的鹿港郊遗址。

  当年泉台贸易频繁,台湾出现许多从事两岸贸易的商行,叫做“郊商”,可以协调商家之间的利益,与政府沟通。这里的鹿港郊正是与台湾鹿港贸易往来的商会聚集点。

万寿路

  万寿路75号是当年水产公司仓库,建筑保持原样,高耸宽敞,由社区营造组组织的“嘉庚精神在泉州图片展”和“鲤城实验小学花灯作品展”正在展出。

万寿路

  可以看到,仓库内保留当年木地板和木柱的结构,当年的货架如今用来悬挂展示品,别有一番味道。

万寿路

  结合75号墙内墙外看到,当年仓库有独特的通气方式,墙内木地板离地面很高,有一行出气孔,对应墙外上方的出气孔。木板下还有一排出气孔,在当年没有空调设备的情况下,这样的建筑风格保证水产品的通风保鲜。

万寿路

  万寿路中段还有一条一米左右宽度的支巷,经过狭长的小巷,别有风景,里面可以看到花园和老房子。(许志荣/摄)

万寿路

  万寿路120号是一间小店面,还保留传统风貌。据成长于城南的蔡永怀先生介绍,几十年前,这里是一间制作水丸的作坊,以批发为主,由于是用海鲜熬煮,附近街坊花一两分钱打一份汤,回家煮面汤或米粉汤,不用再添加提鲜食材和调料,深受欢迎,成为老泉州人舌尖上的记忆。

万寿路

  随着时光流逝,挺拔的洋楼、盘根错节的树木,与充满生机的市井生活融为一体,具有独特的城南韵致。(许志荣/摄)

万寿路

  林劲峰/摄

  万寿路口有一间百姓书房,面积虽然不大,闽南建筑风格加上现代建筑玻璃,使这间公益书房成了许多游客的打卡点。此外,书房二楼可以观赏德济门遗址和天后宫。

万寿路

  万寿路尾正对德济门遗址和天后宫,德济门遗址完整保存11世纪以来古刺桐城和泉南地区拓建、发展、演变的历史印迹,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  天后宫则为海内外同类建筑中礼制规格最高,也是妈祖庙中第一座被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(1988年),如今在台湾,由泉州天后宫分炉而来的均称“温陵妈”。

  两处国家级文保单位相邻一处,足见泉州城南挖掘不尽的深厚底蕴,千年海交历史汇聚于此,书写出极为灿烂的一页,徜徉其间,令人回味不绝。

万寿路

  图文记者 王了

  摄像记者 颜沐

  实习生 吴倩妮

  注: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临江街道新桥社区、蔡永怀、杨锦风、孙忠杰、老宅后人的大力协助,在此一并致谢!

  预告:下期《巷遇》将走进八舍后尾和旧米铺巷 ,不一样的老巷,不一样的精彩,敬请期待。

  往期回顾

青龙巷

聚宝街

孝感巷

台魁巷

象峰巷

旧馆驿

井亭巷

帽巷螺珠巷

奎章巷

通政巷

奎霞巷

承天巷

新府口

玉犀巷

镇抚巷

裴巷

甲第巷

马坂巷

金鱼巷

通源巷

马鞍山

十八弯巷

伍湖巷

 

加入收藏| 设为首页

泉州天后宫董事会 All Rights Reserved

联系信箱:qz_hzm@sina.com

经营许可证编号:闽ICP备09016066号-1

闽公网安备 3505020200013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