妈祖赐福 永保平安 欢迎您访问泉州天后宫网站
文化活动

文献文物勾勒临水夫人形象

2023-10-03 10:26:38 来源:泉州网

□记者 吴拏云 文/图(除署名外)

民间信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长期存在于社会生活中,并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。临水夫人信仰作为一个古老的民间信仰,最晚在宋代就已传入泉州,而在世代相承之中,临水夫人“护产卫孩”的仁慈形象逐渐深入人心,同时也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之一。

担当“民意代表”

为民纳福

临水夫人陈靖姑是妇孺皆知的妇女儿童保护神,在泉州古时即建有多座奉祀临水夫人的宫庙,其中几座至今犹存。泉州市区最著名的临水夫人宫当属西街台魁巷内的奇仕妈宫。据泉州海交馆研究员李玉昆介绍,宋太宗曾称泉州南安人刘昌言为“东南一奇士”,里人遂于今台魁巷内立奇士坊,后为地名“奇士”(亦为奇仕)。故台魁巷的临水夫人宫,也称奇仕妈宫。奇仕妈宫始建年代不详,坐西向东,三开间,正殿为单檐硬山式建筑。门首旧有“古田古地”匾额,殿堂上方有“勅赐临水夫人宫”牌。第一、第二开间隔墙上原嵌一方记载建宫历史的石碑,惜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毁。殿堂正中供奉三夫人(陈、金、李)木神像,中置葛太夫人(陈靖姑之母)木雕神像。供桌下另祀有泥塑狗舍爷。目前,奇仕妈宫正处于修缮中,据有关部门称或将于今年10月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。

清末陈德商《温陵岁时记》中“迎奇仕妈”条目云:“奇仕里临水夫人宫,香火极盛。城内外之妇人祈子者,祈产难者,得夫人案前花一朵,或迎神像归。则梦兰有兆,而语忘敬,遗胥远去矣。神于仲秋之月,必至东岳行宫进香,为郡人消灾迎福。是日远近男妇,乘舆徒步者踵相接。小儿衣冠骑马,或执旌旗,或持鼓吹随之。叩拜者肩相摩,壳相击。奇仕宫中,金纸齐山,花香委地。江南班,七子班,丝竹管弦,极其热闹焉。”泉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鹏鹏表示,从文内不难看出清代民间对临水夫人陈靖姑是备极崇拜的。在农历八月(即仲秋之月),郡人还要抬着临水夫人神像至东岳行宫进香,以求消灾纳福,可见临水夫人还充当着“民意代表”的角色。

泉州天后宫,始建于南宋庆元二年(1196年),是海内外奉祀妈祖规格最高的妈祖庙。泉州天后宫正殿奉祀妈祖,在山门至大殿两边,塑有东廊十二司、西廊十二司,合称二十四司。二十四司乃妈祖从祀之神。在西廊十二司的首位,即为临水夫人。据说古时民间就认定临水夫人是妈祖之妹,故常将二神并祀。

市区礼让巷内有礼让宫,又称玉霄宫,是三教铺玉霄境的境庙,祀平天圣母(即临水夫人)。玉霄宫始建年代不详,民国时期,这里曾陈列有肃静、回避铜牌剑印、凉伞、圣旨牌等物,有“双拳铁罗汉,十亩老农禅”之称的一代名僧妙月法师曾于此挂锡。今宫庙是2001年重建的。当地民众认为“平天圣母”在保护妇孺上颇有感应,同时还是顺产助生、护胎佑民的女神。

福全碑记

颇具参考价值

晋江金井镇福全临水夫人庙为福全古城四大宫庙之一,坐落于城东北隅的东山境。庙内奉祀的临水夫人像,据说是古时一村民因向临水夫人求子成功,而从古田县临水夫人宫请过来的。据李玉昆介绍,福全临水夫人庙坐东向西,为砖石结构。庙檐口挂一立匾“东山临水夫人”。庙廊左右壁各嵌一方白瓷砖,上书碑记及缘捐人名。右边两方碑为清光绪二十一年(1895年)《重修临水夫人庙碑记》,以及1984年5月立的《重修临水夫人庙碑》。左墙壁上方饰瓷砖画像,一为“松大人招来百福”;一为“艾使者扫去千灾”。廊前立石柱一对,镌刻楹联“我本具一片婆心抱个孩儿给你;汝须行十分好事留些阴骘与他”,将临水夫人“慈爱济人”的特性刻画得入木三分。神龛内祀陈靖姑像,上悬“保赤功高”匾。龛两旁楹联“紫燕灵龟长献颂;明灯朗月助称觞”。内置白色大理石《重修临水夫人庙碑记》。两厢粉墙上有六幅壁画,居中两幅为“注生娘娘”,其余四幅为“闾山学法”“拯救宫女”“收张坑鬼”“助产驱妖”,内容采自《临水平妖》民间传说。

光绪二十一年立的《重修临水夫人庙碑记》,记载了临水夫人的生平传说和神职,以及康熙年间官员陈瑞熊修缮福全临水夫人庙、光绪二十一年里人慕义再度集资重修之事。李玉昆认为,这是一方难得的记载临水夫人庙的碑记,对研究临水夫人信仰具有参考价值。碑记开篇即称:“临水夫人之崇祀于福全东山境,由来久矣。灵爽昭赫,四方祈厘祷嗣护产卫孩,求无不应。香火之盛不仅十乡而止……”可见,福全人习惯向临水夫人祈求福佑平安,以及“护产卫孩”。据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研究部副研究员黄晖菲介绍,金井、英林、深沪、龙湖乃至石狮等地的新婚夫妇常到福全临水夫人庙烧香祷嗣,怀孕的妇女,尤其是胎位不正的孕妇亦会在庙中叩祈顺利生产。新生婴儿的父母则会备办果烛牲礼,至庙中为婴孩贴契书,拜临水夫人为谊子(女),以此祈求孩童健康成长。

“乌面”形象

源自感人传说

在泉港涂岭镇前欧村有一座历史悠久的乌石宫,宫内同样奉祀有临水夫人陈靖姑,但与别处不同的是,这里的临水夫人像是以“乌面”(亦称黑面)形象示人。

乌石宫处于青山环抱之中,相传宫庙始建于宋嘉祐二年(1057年)。宫庙坐东面西,中轴线上有山门、天井、拜亭、正殿等。宫外尚存一对明代辉绿岩石墩,其上雕镂葫芦、箬杯,其侧有新立的狮子石鼓一对。大门上有“乌石古地”石匾一方,正殿内有石柱楹联:“乌石圣母千秋在,古地灵神万世春”“湄岛圣母法力传奇迹,乌石大人感应显神通”等。殿前梁间高悬《慈济夫人》《顺懿》《天上圣母》等匾额。据介绍,乌石宫中奉祀的是妈祖林默娘(俗称大妈)和顺天圣母陈靖姑(俗称黑面妈祖、三妈)。

至于为何顺天圣母陈靖姑(即临水夫人)会以乌面形象出现,宫庙管理员称相传陈靖姑当年为救生灵于倒悬,竟不顾天谴而毅然施法祈雨抗旱,以致触犯天条身遭雷击,颜面变黑,殒身于古田临水。百姓感其义,遂将之塑造成“乌面”形象,以铭记其恩德。乌石宫另有传说称,陈靖姑得道升天后,不忘苍生疾苦,处处为百姓排忧解难。相传,宋皇祐五年至宋嘉祐四年(1053—1059年),蔡襄修建洛阳桥,由于蛇妖作怪,建桥几遭周折,陈靖姑奉南海观音法旨,斩除蛇妖,并助蔡襄造桥成功。又传,乌石宫开工典礼时,蔡襄感于“黑面妈祖”相助造桥的恩义,特地赶来朝拜,并题赠“顺天圣母”“应天开基”两块匾额。如今的乌石宫美名远扬,现台湾高雄县凤山市美泰宫殿中的“黑面妈祖”,就是从乌石宫分灵过去的。乌石宫后的山间,近年建造了高大的妈祖和临水夫人石造像。其中,临水夫人像还温柔地抚摸着身前站立的童子,“护产卫孩”的蕴意不言即明。

据悉,泉港的山腰荷池天妃宫、埭港龙见宫、峰尾永全社等,也都有供奉临水夫人。临水夫人是泉港民间的重要神祇。

神话小说

刻画女性独立人格

有关陈靖姑的神话传说,是民间文学的一大瑰宝,也是戏剧、评话、歌舞、壁画、雕刻及影视艺术创作的一大资源。这其中,清代《临水平妖传》与《闽都别记》是记载临水夫人故事较完整的民间章回体小说,也是有关临水夫人“神迹”较权威的文本。《临水平妖传》据说是清初在历代民间传说的基础上,根据福州说书人的本子改写整理而成的。《临水平妖传》的情节,基本上按两条线索发展:一条是写陈靖姑如何入山学法,而后为民除害;一条是写妖魔鬼怪如何勾结祸害民众,从而将两条线索拧合在一起,环环相扣。《闽都别记》是清代里人何求所纂,书中对临水夫人的描写,基本上沿用了《临水平妖传》的故事情节,又增加了一些文学描述色彩和显灵事迹。由于它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学创作风格和贯穿全书的民俗文化内涵,因此后人都把它视为展现福建乡土文学和民俗文化的瑰宝。《闽都别记》一书还对女性独立人格着力赞美,陈靖姑在书中形象英姿飒爽,令人眼前一亮。不过,为迎合市井口味,小说难免流于神鬼故事的变幻诡奇,难以令人尽信。

据黄晖菲《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馆藏临水夫人造像探析》一文介绍,闽台缘博物馆内馆藏着四尊临水夫人木雕像,其中明代一尊,清代两尊,民国时期的一尊。明代神像“头结发髻,戴莲花冠,眼微开垂耳,面部慈祥,身穿宽袖衣袍,手臂端于胸前”;清代一尊神像“头部盘发戴冠,大耳,面容娴静,神态慈祥。身穿圆领道袍,身涂红黄黑等彩绘,腰束带,袖角翘起,右手握起中空放于腿上……左手举于胸前做道教手印,双脚着地,端坐于座上”,另一尊神像“梳螺髻于后,眼微开,鼻直,闭口,垂耳,面带微笑,神情祥和。身穿宽袖衣袍,玉带下挂,露胸,双手上拱,双手抱一婴儿于胸前,衣袂飘逸,通体探金”为立像;民国时期神像“头戴发冠……面容圆润饱满,五官秀气沉静,身穿圆领朝服,手扶木仿制玉带板,正襟危坐”。从不同时期临水夫人造像的变化与发展,我们也可略窥其信仰在民间传播的微妙变化。


加入收藏| 设为首页

泉州天后宫董事会 All Rights Reserved

联系信箱:qz_hzm@sina.com

经营许可证编号:闽ICP备09016066号-1

闽公网安备 35050202000139号